電鍍
電鍍是指在含有欲鍍金屬離子的溶液中,以被鍍之材料或物品為陰極,通過電解作用,即可在基體表面上獲得鍍層。在電解過程中,電極和電解液間之界面上發生化學反應,陽極釋放電子發生氧化反應,陰極吸收電子發生還原反應。電鍍可為材料或物品覆蓋一層較均勻及具有良好結合力的鍍層,以改變其表面特性及外觀,達到材料保護或裝飾的目的。電鍍時須用直流電(低電壓、大電流),并能適當控制電流密度及通電時間以獲得需要之鍍層厚度。
耐蝕性鍍層常用鋅、鎘、銅、鎳等金屬或鋅鎳、鎳錫、鎳銅、銅鋅等合金,依據鍍層與基體金屬形成電偶時的電極電位不同,可分陽極性鍍層與陰極性鍍層兩種。在腐蝕介質中陽極性鍍層的電位比基體金屬更負,例如鋼上鍍鋅或鎘,當鍍層有破損時,鍍層將作為陽極溶解,對于鋼材具有電化保護作用,即“犧牲性”保獲作用,鍍層越厚,保護作用越大。
陰極性鍍層的電位比基體金屬更正,例如鋼上鍍鋁、銅、鎳,當鍍層有破損時,鍍層會加速基體金屬暴露部份之腐蝕,僅在完全不透過性時能有保護作用,所以鍍層應注意其緊密性及無破損,而保護能力決定其孔隙率,孔隙率低,保護作用大,其防蝕效果是利用鍍層隔離外在環境,使腐蝕介質無法滲透至基體金屬。
熱浸鍍
熱浸鍍是把被鍍件浸入熔融的金屬液中,使其表面形成鍍層的方法。熱浸鍍層金屬的熔點要比基體金屬低得多,例如鋅、鋁、鉛及其合金。用熱浸法可得相當厚之鍍層,通常較厚于相似之電鍍者,且熱浸鍍者很少具疏孔,熱浸式鍍層一般較相同之電鍍鍍層,具有較佳之耐蝕性。在相同之腐蝕環境中,熱浸式鍍層的使用壽命較長,且有較強的結合力。但是這種方法控制鍍層的厚度比較困難,通常鍍層厚度50g/m2以上者以熱浸鍍法較容易獲得,而50g/m2以下之鍍層厚度以電鍍法就可經濟的獲得。成功之熱浸鍍法,必須將底層金屬與鍍層金屬互相結合成合金,至少到某種程度,由熱浸鍍法獲得之鍍層,不只是由所用成份之被覆層,在結晶組織上,熱浸式鍍層至少具有兩層,一為內層式合金擴散層,一為外層式鍍層,外層基本上與所施成份未用作鍍層時有相同性質,內層擴散層常很硬脆,經彎曲后可能脫皮或裂開,故處理件不能過份變形,處理件所能忍受之變形程序,決定其采用之金屬、鍍層及其他因素,因此產品常于變形加工后再行熱浸鍍。